為了使我院學子深入了解中國考古發展曆程,積澱不同時期的曆史文化知識,拓寬視野,開闊眼界,激發對文化遺産保護的責任感,我學院文物保護技術2301班全體同學積極參加臨汾市博物館于5月19日開展的“侯馬盟書”與“戰國中山三器銘文在當代的活化利用”主題講座。
講座分為上午場與下午場。上午場“侯馬盟書”主題講座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二級研究館員、山西師範大學曆史旅遊學院教授田建文作為主講人,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在侯馬市出土的“侯馬盟書”的發掘過程、所體現曆史及其重大曆史意義,使同學們深刻了解春秋末期晉國的曆史,感受盟書文字的的獨特魅力。下午場“戰國中山三器銘文在當代的活化利用”主題講座由河北博物院研究館員郝建文作為主講人,聚焦中山三器銘文,由淺入深地帶領同學們欣賞了有“最美古文字”之稱的中山篆,并論述了中山三器銘文如何在當代活化利用,同學們紛紛表示他們充分領悟到了中國古代文字藝術的豐富文化内涵,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講座,不僅豐富了我學院學子的課外生活,拓寬了視野,也增進了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提升了人文素養和學術修養,更為他們繼續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充實自己、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堅實基礎。
